400-821-7385
13147507448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致:即将留学香港的高考生和家长

发布时间:2018-4-25 浏览: 1,683 次

作为一个资深的留学顾问,每年高考前的大半年内是我们接到咨询最多的月份,大多都是评估学生的成绩和家长期许,最近因为忙香港一年制硕士生的申请,所以没有怎么写文章,今天特地赶时间出来给大家推荐一所性价比较高的香港院校–香港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头衔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百度查询。今天来给大家说的是,我为何要给大家推荐岭南。如下是一位岭南学子自己写的文章,个人认为写的很好,希望能帮到计划来港就读,但不知选什么学校的同学和家长。

纵观香港八大,确实,岭南是一个比较小的校园,只有 9.89公頃,有多小,对比一下其他香港的「三大」您就知道了。

香港中文大學,全港校園佔地面積最大的學校,面積是 134.4公頃。

香港大學, 53.1公頃。

香港科技大學, 58公頃 。

(引用資料來自維基百科,未必能夠作準,但至少可以看到比例上的差距吧。)

再看看面積最大的中大跟嶺南的學生人數吧,中大2016年全校學生人數(三、四年制本科生+碩士+博士)一共20,147人。而嶺南才只有3,103人。

(資料來源自中大與嶺南的校園官方網站)

嶺南在學生人數上相對其他大學要少得多,但這正正是他的特色所在。

首先因為嶺南人少的關係,所以整個校園都會有一種很親密的師生關係與人文關係。

在這裡我想有必要介紹一下嶺南的授課模式。一般而言,嶺南的每一門課程(有一些課程例外,之後會提及)都會分為「大課」與「導修」兩種,即我們一般嶺南學生所說的「Lecture」與「Tutorial」。而每一門課基本上都是3個學分(credit),代表著一個星期需要有3個小時的上課時數。而這3個小時並不一定是連續3小時,通常都會拆分做Lecture與Tutorial的。Lecture就是指老師在一個較大的演講廳講課,學生小至數十(如果是一門只有30人的課程,雖然仍舊會有Lecture,Tutorial的分別,但地點都會是一樣的)大至200多人,時數基本上是2小時。而Tutorial則是一個較小型的班別,學生人數一般不超過30人,主要是用作學生的導修報告,課堂形式視不同教授有不同分別,但大致上以學生為主,時數基本上是1小時。這就是3小時的分佈形式。

而由於嶺南有Tutorial的關係,所以一般來說教授都會記得每個學生的樣貌與名字,而且Tutorial的課上師生之間亦會有不少的互動,老師又會就着同學的導修報告內容給出評語,使得學生可以了解更多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而每個老師一周內都有一個固定時間在學校的辦公室,所以可以在特定時間(不同老師有不同時間段)內親自拜訪老師,又或者可以選擇撰寫電郵,大部分老師都會在數日內回覆的,長的可能一星期吧,不過確實有個別老師是不會回覆電郵的,但那是少數。而亦因為師生之間互動的頻繁(當然啦,學生自己要先主動找老師,老師才能跟你有互動啊) 因此在這裡更容易建立一個親密的師生關係。而且嶺南的每個教授都很好人、非常的和藹,而且他們的學歷確實也不是水的,這個你們可以上嶺南的官方網頁上查到我就不額外寫了,所以在這裡絕對是可以學到各種學科知識的,絕對不會比其他大學遜色多少。

學生資源

關於這一點,其實是承接著有關嶺南人少的優點延伸的。因為學生人數較少,所以每個學生能夠平均分到的資源都要比八大(注:所謂的八大其實是指香港政府資助的八所公立大學)入面其他七家大學的學生都要多得多,而且因為機會多的關係,所以學生之間的競爭不大,即使成績不是最好的30%,就算是成績中下游的學生,都有著各樣不同的機會。重點體現的有兩項吧,第一項就是exchange交流的機會。

這個真的是嶺南的賣點,在嶺南,基本上每個學生都一定會出外交流的。據嶺南大學官方公佈的數字,嶺南學生在四年制課程中能夠參與一整個學期交流的學生達到80%。剩下的20%,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CGPA(Cumulative Grade Point Average就是大學成績,嶺南每科最高只有A,即4分)不夠2.5 (B-是2.67,C+是2.33)才不能去一個學期的交流的。雖然如此,但這些不夠GPA的同學還是可以參加在暑假期間舉辦的交流活動啊,所以基本上只要你沒有放棄過自己(其實CGPA低過2真的很難),嶺南大學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學生啊!!所以每個來嶺南讀書的本科生,一定一定要參加學校的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SEP)。與嶺南大學結盟簽約的大學超過180間,遍佈35個國家與地區,絕對對得起每個來嶺南的本科生與學生。

關於一整個學期的海外交流,每位嶺南學生只能夠選擇在大三的上或下學期,又或是大四的上學期,三擇其一參與交流。而另一方面,嶺南還有各式各樣的短期交流活動啊,包括但不限於暑假交流課程、寒假(我們稱之為Sem Break,即semester break,是指在第一學期考試完結到第二學期開始上課日這段中間大約一個多月的假期)交流,還有在學期間的各種Service Learning(服務研習)啊。Service Learning 這個東西我沒有怎樣去接觸,所以了解並不深入,有時間找了資料再填坑吧。

這兩張都是學校在關於交流獎學金講座上的PPT其中兩個Slide,在學校網頁上可以隨意下載整個PPT,但需要學生帳號,所以其實不清楚是否屬於限閱文件,不知能否外傳,我就冒險發給大家看吧。有需要的時候,可能會刪除這兩張圖片的。

這兩張都是學校在關於交流獎學金講座上的PPT其中兩個Slide,在學校網頁上可以隨意下載整個PPT,但需要學生帳號,所以其實不清楚是否屬於限閱文件,不知能否外傳,我就冒險發給大家看吧。有需要的時候,可能會刪除這兩張圖片的。

住宿生活

另一個學生資源的體現就是住宿的條件,嶺南大學對於自己的宿位是非常有信心的,因為它的而且確能夠100%確保每個本科生都能夠在4年大學課程都能夠全面住宿。這絕對是所有大學之中最具體的優勢了。你知道其他大學的住宿都是要計分數的嗎?居住地點與學校距離是最基本的分數,然後就是各樣其他不同的分數,例如運動隊、不同的society幹事、是否未曾住過宿舍等等,最終得到的分數就會決定你是否能入宿。其實香港不少大學最早的課大概都在0930時吧,但對於一個沒有宿位的學生,假設他住在新界西北(元朗、天水圍、屯門等地區),要在香港中文大學上課,他最少得在早上7點起床(別忘了中大的範圍大得嚇人)。那你每天就得花4個小時左右來回。你自己想想這是否值得吧,我也認識不少人沒有住宿,堅持4年住在天水圍來回九龍塘到香港城市大學上課(單程需時約1小時15分),但若果遇上翌日考試/deadline,前一晚上3點多才睡,然後7點左右就要起床,真的會很辛苦。而且遇上天地堂(就是課節之間相差好遠的日子,舉例說那天第一門課可能在0930至1130時,但下一門課說不定會在1700-2000時,這個就只能靠學生選課避免了),沒有宿舍的話他就只能待在學校範圍附近,有宿舍的起碼還能回宿舍補個眠甚麼的,沒有的話真的很可憐。

剛剛忘了說,確實認識有人住在天水圍(地理位置靠近深圳灣,單程大概半小時不到吧),讀中大的朋友,是申請不到宿位的(所以說那個計分方式確實很無語,被很多人吐槽過,不止中大如此,科大也是一樣,都是朋友親身驗證)。

 

關於嶺南的宿舍方面,嶺南一共有十座宿舍。

分別是舊宿(較早前落成):A,B,C,D,E,F

新宿(於2012年落成入住): WJY與WHC

以及新新宿(2014年落成入住):G,H

每個宿舍都有不同的文化,各有各的好,在此不作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嶺南大學的舍堂文化至少不像香港大學有濃厚的階級觀念(p.s.好像全港大學舍堂階級觀念強的只有港大,這個沒有深入研究)。我在上面已經提過,嶺南人少,所以師生關係、學生關係都比較親密,所以學校裡基本上好多人都認識,而且彼此之間都沒有甚麼階級觀念。這或多或少都可能與嶺南的收生分數不及香港大學那麼高有關吧,因為公開試成績不高(當年DSE,4+1(4個核心科目+1個最好選修科):22分,Best 5(表演最好的5科):24分;計5科成績的話,全滿分的狀元是35分),所以根本不會有太多桀驁不馴、傲慢優越的所謂「天之驕子」出現的。而香港大學的「大仙」文化,在近期真的成了街知巷聞的事情了,在4月初揭發的港大舍堂醜聞上,對於新人的作弄,更是令人不忍直視的。關於這個問題我不多說,我就貼兩個新聞,諸君自辨:

1. 港大滴蠟欺凌 懲23生 查明屬虐待 院長:不接受傳統作藉口 – 20170409 – 港聞 – 港聞二

2. 港大生下體打同學頭 兩人報案 重案組跟進 (19:50) – 20170406 – 港聞

好了,我想接下來應該認真說一下關於本科生的實際特色,或者說是一個本科生的吐槽吧。

ILP (Integrated Learning Programme,綜合學習課程)

這是其中一個本科生畢業的要求,一個本科生在四年裡面需要滿足一共75分的ILP分數。而每1分的ILP分數,大約相等於現實時間1小時。

而這個ILP分數分別有六大範疇,分別是:

1.  Civic Education

2.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3.  Physical Education

4.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5.  Aesthetic Development

6.  Hostel Education

至於這個本科生ILP的畢業要求就是75分,而這75分的分別就是15+30+30。

第一個15,就是我在上面提及過的NSO迎新營,這個只要出席了就必得15分。

第二個30,就是指上面的六大範疇,每個範疇各得5分,總共30分。其實基本上就是聽講座或觀看文藝表演,其實有些項目是不錯的。

第三個30,就是指Civic Engagement,它分為Training與Practicum 兩部分。Training需滿5分,Practicum需滿25分。基本上就是一個做義工的項目,其實學校每個學期不同社團都會有不同的大型活動會招募義工,其實學生只要參加了一個大型活動的話,通常為期一個學期,它就會幫你自動滿足這個項目的所有分數了。

除了第一部分的15外,餘下的60分,只要仔細規劃,其實一個學期都可以完全滿足的,所以我們一般會稱這些人是「Major ILP」(就是主修ILP分數的意思,哈哈)。小弟我之前都只是用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就滿足了這75分的ILP呢,基本上就是一個星期一個講座之類的,但有部分範疇例如Physical Education,通常都會報讀學校的一些體育學習活動(大概6節左右吧,差不多一星期一節,修讀完畢通常有8分ILP),這種活動是由學校聘請的教練擔當指導(通常就是各校隊的教練),教導學生各種不同的體育項目,壁球、游泳、高爾夫球、瑜珈、Aerobic 等等各項冷門、熱門運動均有。費用均一都是50元港幣,費用不高,但可以學習到基本的運動知識,其實是挺划算的。

這部分其實就是比較花時間而已,但間中都會遇上一些優質的活動的,比如在Aesthetic Development 這個範疇方面,經常都會有一些知名樂團來嶺南表演,確實是一個賞心悅目的節目。其他一些講座有時候的確比較悶,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不過嶺南大學主打的就是博雅教育,所以ILP活動是其重要的一環,就是要讓同學在各個範疇方面都得到充分接觸。

 

範疇學科

關於博雅教育這方面,不得不提的一定是令人又愛又恨的嶺南學科要求。在嶺南的四年制本科生,一共需修讀120學分,按一般情況下每科3學分的計算,即每個學期修讀5科(這個基本上都是香港普遍大學生的情況),確實比起內地一些如西交大一學期10科左右要少得多,而且香港一個學期只有13週左右,所以相對內地的本科生來說,香港本科生是比較輕鬆的。

說回嶺南的本科生的要求吧,在這120個學分的分佈上,其實是有很多非本科的科目的。

 

(一)首先就是語言類:一共6科,18學分。分別是4科英文,2科普通話(名字上是叫「實用中文」,但因為是全普通話教學,再加上大部分教學內容、包括考試,都會考學生的普通話拼音、聆聽、說話,在整體教學上更強調的是普通話多於中文句子、作文等的內容,因此一般學生都當作是普通話科。)這6科基本在本科生的首2年時間修讀完畢。而英文與普通話科它們各自都有前置科目的要求,意思即是說,英文的4科是要依次序修讀,普通話的2科亦都需要依次序修讀的。所以最少要花費4個學期才能修讀完所有語言學科,而且學校基本上都是要求學生在本科首2年修讀完畢的。

 

(二)其次就是 Core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類別,這個類別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Common Core的科目,由於它的科目代號是CCC,所以亦被學生稱之為「萬惡的CCC」科目。這部分一共4科,12學分,分別是:

CCC8001 Lo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

CCC8002 The Making of Hong Kong

CCC8003 Understanding Morality

CCC8004 World History and Civilisation

當中最令學生聞風喪膽的必定是CCC8004,World History,是CCC當中「最伏」的一科。它是以掛科學生最多而聞名天下。由於CCC科目是核心科目,所以本科生不論是商學院、文學院還是社會科學院的學生都需要修讀這一門課程。據我的一位朋友複述在2016-2017年度第二學期World History第一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得知,在2016-2017年度第一學期總共有超過50%的同學掛科,有超過15%的同學有抄襲的問題(即Plagiarism。關於Plagiarism這方面,由於香港各間大學交功課(通常是論文或是報告)的時候都需要通過一個叫作Turnitin的系統繳交,而這個系統會比對他的資料庫而查證學生是否有抄襲的問題,所以抄襲的問題是非常容易發現的)。我個人是比較相信這個資料的真確性的,因為在我修讀這科的時候,老師從未提及過之前有相類似的嚴重掛科與抄襲問題,所以應該是比較可信的。至於我個人在這科的成績,雖然並不出色,但能夠有B+的成績,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個人經驗:這個科目其實並不是特別困難,但工作量比起一般科目確實是非常大的,一星期一節的Tutorial都要預先看最少30頁的全英文reading,然後上課回答問題(回答次數與質量會影響Tutorial的分數),還有2短1長一共3篇的論文要繳交,而且還有2個考試需要應對,所以如果日常並不是很勤力的同學,確實是比較難以應付的。

而在Common Core之外,還有所謂的Cluster Course,每個本科生需修讀7科共21學分的Cluster Course學科。而Cluster Course又分為五大範疇,分別是:

1. Creativity & Innovation

2. Humanities & the Arts

3. Management & Society

4. 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

5. Values, Cultures & Societies

本科生在這五個範疇都要各修讀一科,而剩下的2科Cluster則由學生自由選擇。

這部分的確是挺麻煩的,因為他要求學生每個範疇都要修讀,所以對於一些從未接觸過理工科,或者是商科的文科生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難過的挑戰。

 

(三) 除此之外,嶺南大學還要求學生修讀7科共21學分的Free Elective(即非主修的科目),簡單來說這部分的Free Elective就是要修讀校內其他學系的科目(Cluster的不算啊,親)。不過基本上這7科的Free Elective,有很大部分的學分都會被用作學生交流之用,把這些Free Elective用作交流當地的學分。

對了,之前忘了說,嶺南大學的學期交流計劃,在海外修讀的科目,雖然會在正式成績表上寫上在該校所得的成績,而且亦會計算學分,但是並不會影響個人的GPA成績,只要學生合格就可以啦!這是甚麼意思?意思就是說,你在海外交流,考得再爛都可以,只要合格就行。那就代表你去海外交流的話,是真真正正的在渡假啊!去歐洲的同學是最爽不過的呢,可以到處旅遊,走遍整個歐洲大陸。

 

(四)說了這麼多,終於到了Major的部分了,就是學生的主修專業。一共15科,48學分(本科論文指導,需要大四學生修讀兩學期,佔6學分)。還分了 Required Course與Prgroamme Elective兩種。前者就是你專業中的必修課,後者就是自由選擇範疇,根據不同學系有不同特色,這個我就不詳述了。

我就說一下關於整個學科設計的特色吧,課程上18+12+21+21+48,非主修專業科目佔了72學分,佔了總學分的六成。老實說,這樣一種博雅教育的方式,對於一個想專業研究主科的學生來說,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因為學分被其他範疇學分所佔據,所以導致個人的專業學科並不一定能夠有深入的發展。但這種博雅教育方式的效果亦是很明顯的,因為課程的設計,被逼修讀各種原先沒有興趣的科目,因此有機會幫助學生打開一條新的道路、擴闊視野,思想亦因此而不再被偏陝在自己的專業上。其實簡單來說,這就是所謂的「全才」與「專才」的爭論吧。

這種教育的方式確實有利有弊,就要視乎讀者是如何去思考了。不過我一直深信的一點就是,學習是靠自己的,並不是靠別人。別人只能夠是作為一條鎖匙為你打開知識的大門, 或是令你少走一點彎路,但你能走多遠,得到的東西有多少,這個關鍵在於自己身上,並不在於你的老師或是你的學校上。教學的方式亦是同理,在博雅教育中不一定學術研究不夠深入,只要你足夠勤力、有足夠興趣;而在其他大學中亦不一定缺乏博雅的思維,只要你會涉獵各種不同的書籍與知識。這一切都是取決於人,而非一間學校或是學制。

我想我應該寫了足夠多的關於嶺南的事情吧,而且是以一個本科就讀了兩年多的經驗來述寫的,希望對於各位知友有所幫助,能夠對嶺南大學有更清晰深入的認識吧。

其实八大各有所长,而排名主要是建立于公众认知,这个和学校建立时间积累也很有关系,港大港中文很早在香港就建立了,而岭南正式建校时间并不长,在公众当中认知度自然不如前面的院校。这个也是导致岭南知名度低调原因。同时,大家应该知道世界排名和论文数量很有关系,岭南一直以来都是奉行教学至上原则,教授不太经常出paper, 所以世界排名没有那么高,但是从这几年来看排名一直在涨,相信会越来越好。如需要香港留学的孩童们可加留学移民微信专号:A562529357 具体详细了解。

中港移民留学交流中心为所有年轻人及有意移民的社会人士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移民大平台。我们深知,每一位客户的案件,都是至关重要,甚至改变命运的。所以我们的案件从不求多,做经典案件,只做成功案件,才是我们追求的理念。
欢迎咨询电话热线:400-821-7385
微信专号:A562529357
公司网站:中港移民